史教授访谈第七十三期:史鹤凌教授线上金融讲座回顾
11月5日晚上,Eightcap分析师Cher与澳洲知名经济学家史鹤凌教授为广大投资者们召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线上讲座《黄金狂飙,美澳降息》。讲座涵盖了当下的热点行情及经济事件。史教授也与广大投资者热情交流,答疑解惑。本文将观众朋友与史教授的问答重点摘录,意在为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道路助力。
Cher:澳洲央行在降息的同时能否稳住本国的经济增长?作为资源出口大国,铁矿石等 主要矿产价格还会持续下跌吗?
史教授:我觉的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与其他新兴国家类似,主要考虑通胀与美澳利差。最新CPI为3.2%,超过RBA设定的2%–3%目标,因此RBA决定暂不降息,以抑制通胀。12月降息可能性仅约30%–40%,因通胀仍高且未见回落迹象。然而,澳大利亚经济增长放缓,IMF预计2025–2026年GDP增长约1.8%,低于长期平均2.5%–3%;失业率也由4.0%升至约4.5%。高通胀与经济疲软使RBA面临两难:降息可能刺激经济但推高物价,不降息则压抑通胀却抑制增长。同时,铁矿石价格维持在每吨约100美元,中国复苏乏力,出口难有突破。总体来看,澳大利亚经济在通胀、增长、就业及出口四方面皆承压,未来仍需政府与央行精细调控以平衡稳定与增长。
Cher:在美联储与澳洲央行相继降息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应如何调整资产配置以应对 新的低利率环境?
史教授:资产配置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市场的不同。以美国为例,美联储预计2026年将降息,市场流动性增强,有利于风险资产,因此可适当提高股票等资产的配置比例,美股前景较为乐观。而在澳大利亚,预计2026年经济将面临压力,增长放缓,因此资产配置应更偏向防御性与日常消费类行业,减少高风险投资。同时,可增加避险资产如黄金及矿产类投资,尤其在美澳签署稀土联合开发协议的背景下,这类资产具潜力。相反,与科技及新兴产业相关的风险资产在澳市场中风险较高,应谨慎配置。总体而言,资产配置需根据投资主战场的宏观环境灵活调整,制定最优组合策略。
Cher:中美贸易战是否正演变为一场科技冷战?这一新战线将如何重塑全球供应链和科 技产业格局?
史教授: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核心目的之一,是重组全球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以稀土为例,中国掌握全球约90%的加工能力,而美国是主要使用国。电动车如特斯拉每辆需约70–80公斤稀土,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许可制度后,西方企业受到冲击。美、中、日三国因此签署稀土合作协议,计划4–5年内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同样情况也出现在制药业,美国与欧洲药品原料约九成依赖中国出口。特朗普借贸易战推动关键原材料 “去中国化” ,供应链竞争将长期存在。
此外,中美贸易战正演变为科技冷战。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仍高度依赖美国软件与技术,美国通过限制科技出口 “卡脖子” ,防止中国在未来超越。中国的高调宣传(专利数、科研引文量)更引发美国警惕。总体而言,中美竞争将长期体现在供应链与科技领域,投资者在相关行业布局时需警惕这一结构性风险。
Cher:贸易摩擦再次加剧,这场持久战的真正赢家和输家分别是谁?全球经济增长会否 因此遭受长期拖累?
史教授:从全球角度看,供应链移出中国将显著推高成本并削弱效率,因为中国的制造体系在成本与规模上无可替代。美国出于战略安全考虑,即便牺牲部分全球增长,也要推动关键供应链“去中国化”。这一趋势无论政党更替,都难以逆转。
赢家将是承接中国产能的国家,包括越南、印度、墨西哥、印尼及澳大利亚。前三国凭借劳动力与政策优势迅速崛起,印尼增长潜力突出;澳大利亚则因为稀土储量丰富、地广人稀且环保压力较小,成为美方重点合作对象。相对地,输家包括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尤其是美国部分科技公司,以及中国自身。供应链外移将加剧中国的产能过剩与青年失业问题,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整体而言,这场全球供应链重组既是经济再分配,也是地缘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
Cher:黄金价格再度暴涨,是全球避险情绪使然,还是受市场投机推动?
史教授:今年黄金暴涨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是避险需求上升。2024至2025年全球地缘冲突频发,地区紧张局势推动投资者寻求安全资产,使黄金需求大增。第二是各国央行的大规模购金。俄国、巴西与中国人民银行等持续增持黄金,有意在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俄罗斯借此规避制裁、支撑经济;中国希望以黄金与人民币强化国际影响力;巴西则配合金砖国家推动“去美元化”战略。第三是黄金ETF的兴起。自2024年起,大量与黄金挂钩的新型ETF产品涌现,进一步吸纳了实物黄金需求。
观众朋友:澳洲的房地产走势怎么看
史教授:目前看来澳大利亚房地产风险明显上升。澳洲现在人均负债占GDP约280%–300%,为全球第二高,一旦房价下跌,金融风险将迅速放大。悉尼房市受海外资金支撑仍坚挺,但墨尔本因维州政府提高土地税、投资成本高企而趋冷,且高税率或延续至2035年。阿德莱德等地涨幅主要为补涨。整体来看,澳洲房市区域分化严重、杠杆高、政策压力大,若价格下行,可能引发连锁风险,投资者应谨慎布局。
观众朋友:史教授您怎么看美股AI的泡沫
史教授:我认为英伟达目前确实“高估”,但还未形成泡沫。核心原因在于AI已在2025年真正进入美国产业界,不再停留于概念层面,而是显著提升生产力并推动产业重组。AI训练需依赖高性能图形加速器,而英伟达凭借其领先的硬件与CUDA软件生态,仍拥有深厚护城河。相比之下,AMD在技术整合上仍落后。英伟达市值已突破5万亿美元、PE偏高,短期或有回调,但不至于崩盘。真正的泡沫需价格大幅回落(超20%)。同时,AI应用板块如Palantir、AI医疗与制药领域快速增长,也印证了AI产业化的到来。
本材料仅为教育目的,不构成个人金融建议。涉及内容仅为一般性建议,未考虑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所有数据与信息请以相关官方来源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