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医保行业宏观“逆风”是否已到顶?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制药与医保行业承受系统性冲击,股价和估值大幅下挫。市场核心疑问是:政策逆风是否见顶?
财政逻辑:赤字压力与节流方向
特朗普推行“带关税的里根主义”——小政府、减税、强国防。结果是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2025财年赤字逼近1.9万亿美元。为了“开源节流”,医保与制药成为首要压缩目标:医保支出高达1.75万亿,仅次于社保,成为政策打击核心。
政策三重击
- Medicare:CMS扩大RADV审计,追溯2018-2024,潜在追偿大增,重压UNH、HUM。
- Medicaid:引入工作要求和严格资格核验,未来十年节省3260亿美元,但伤及CNC、MOH。
- 药企:白宫推“最惠国价格(MFN)”,锚定国际最低价,直击GLP-1、PD-(L)1 等高价药,LLY、NVO等巨头毛利预期被下调。
股价阶段演绎
- 震慑期(2025上半年):极限政策信号频出,板块普跌30%-50%,恐慌见顶。
- 谈判期(2025下半年-2026初):市场预期修复,但细则落地将带来二次回调。
- 执行期(2026上半年-三季度):政策冲击进入财报,管理式医疗机构(MCO)龙头因治理能力分化,药企重定价。
- 重估期(2026中期选举后):政策边界明晰,市场重锚估值,龙头率先修复。
投资策略
从投资角度看,阶段二的核心机会集中在龙头MCO和全球创新药企。以联合健康(UNH)为例,二季度指引下修引发股价大跌,但伯克希尔增持500万股及Michael Burry的大量看涨期权布局,迅速扭转市场情绪,股价单日反弹逾10%。这表明当极端悲观预期被证伪后,龙头往往率先企稳,并吸引价值资金回流。药企方面,尽管礼来(LLY)、诺和诺德(NVO)因MFN政策承压,但凭借全球市场扩展与强劲研发管线,仍具长期防御属性。反之,CNC、MOH等Medicaid依赖度高的公司对政策更为敏感,适合事件驱动交易,而非长期配置。
整体而言,制药与医保行业的宏观逆风在政策层面或已接近顶点,但执行与经营层面的压力将在未来18个月逐步释放。对散户投资者而言,策略上应避免盲目抄底,应精选治理与数据体系完善的MCO龙头,以及具研发与渠道优势的创新药企龙头。短期可博弈政策谈判带来的修复行情,但在细则落地与财报披露前应保持谨慎。长期来看,待2026年中期选举后政策边界明晰,板块才有望真正迎来逆风消退与再定价。
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建议,未考虑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具体需求。建议您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并在必要时寻求独立的专业顾问的建议。